以太坊社群的低迷情绪
近期,以太坊社群弥漫着一股低落的情绪。自以太坊 ETF 上线以来,ETH 的价格表现并未达到市场的预期,这背后存在着多重因素。
ETF 推出后的表现与市场预期不符
市场的期待与实际表现之间的落差,无疑加剧了社群的焦虑。许多人原本期望 ETF 的推出能为 ETH 带来一波强劲的涨势,但现实却并非如此。
Layer 2 技术的崛起削弱了以太坊主链的经济捕获能力
Layer 2 技术的快速发展,虽然提升了交易效率,但同时也间接削弱了以太坊主链的经济捕获能力。大量的交易转移至 Layer 2 网络进行,导致 ETH 的需求有所下降。
DeFi 叙事逐渐失去吸引力,缺乏新的增长点
曾经支撑以太坊价值的 DeFi 叙事,如今也逐渐失去了往日的吸引力。市场上缺乏足够新鲜且引人注目的叙事来接替 DeFi 的位置,这使得以太坊的增长动力显得不足。
Solana 的崛起与以太坊基金会出售 ETH 引发不满
Solana 近期的价格上涨与以太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进一步加剧了社群的 FUD 情绪。更令人不满的是,以太坊基金会出售 ETH 的行为,被许多社群成员视为无视市场情绪,甚至有“自毁前程”之嫌。
Devcon 7 大会带来的信心与正能量
正当负面情绪蔓延之际,Devcon 7 大会的如期举办,为以太坊带来了一丝信心和正能量。这场盛会汇聚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开发者和爱好者,为以太坊社群注入了新的活力。
Devcon 7 见闻:充满活力与多元化的开发者大会
11 月中旬,我亲身参与了在曼谷举办的以太坊开发者大会(Devcon 7)。作为区块链领域最具影响力的活动之一,Devcon 7 给我的第一印象便是活力四射和多元化。
大会的整体氛围与参会者的评价
主会场的布置充满了创意和想象力,各种肤色、各种文化背景的人们聚集在一起,交流着对区块链技术的理解和看法。整体氛围非常友好和开放,让人感到轻松自在。
大会的议程安排得非常紧凑,信息量巨大。当然,也正因为如此,在某些环节,我感觉有点难以跟上节奏。官方数据显示,此次 Devcon 7 有 60%!的(MISSING)参会者是首次参加。
在与参会者的交流中,我听到最多的评价是“chill”、“colorful”和“friendly”。大家普遍认为,Devcon 7 是一个放松、多彩且充满友善氛围的盛会。

有趣的新概念:POD(Provable Object Data)
在 Devcon 7 期间,我接触到一个有趣的概念——Provable Object Data (POD),它是一种用于存储和管理需要通过零知识证明验证的数据的数据结构。
POD 的定义与应用:Zupass 门票系统案例
GPC(General Purpose Computation)是用来对这些 POD 对象进行验证的电路。在 GPC 中,POD 数据会被作为输入,电路会检查这些数据是否符合某些预设的条件,从而得出一个验证结果。
一个很好的例子是 Devcon 大会的门票系统 Zupass。Zupass 使用 POD 技术来保证每张门票的唯一性。当用户购买门票时,Zupass 系统会为这张门票生成一个 POD,里面包含了门票的唯一标识符、基本信息、购买时间等数据。
通过 GPC 电路处理 POD 数据后,场馆工作人员无需直接查看门票的具体信息,只需要看到零知识证明所验证的结果。这既保证了门票的有效性,又保护了用户的隐私。

交流中的核心观点
在 Devcon 的演讲间隙、展位区以及各种交流场所,我与来自不同项目的技术人员和市场人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其中,ZK (零知识证明)、Based Rollup 和 Appchain 这几个话题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ZK Rollup 的优势与未来:取代 OP Rollup 的潜力
Aztec 的软件工程师 Adam Domurad 在交流中强调,ZK 技术因其恒定的证明大小和高效验证的显著优势,非常适合用于区块链扩容。相比于 OP Rollup,ZK Rollup 借助零知识证明确保每笔交易的正确性,既避免了节点作恶的风险,又减少了重复验证的工作量。
Adam 认为,目前 OP Rollup 占据主流地位,主要是因为用户更关注低费用和高速度,而非底层技术的优越性。但他坚信,ZK Rollup 的长期价值在于其出色的安全性和可扩展性,许多区块链(包括以太坊)已经开始重新设计架构,以充分利用 ZK 技术潜力。
此外,ZK 技术在隐私保护领域也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例如,Devcon 上展示的 Anon Aadhaar 项目,由以太坊基金会支持的 PSE 团队开发,通过零知识证明验证印度公民身份时不会泄露具体身份。
Adam 也坦言,ZK Rollup 需要进一步优化速度和成本,以赢得更广泛的市场认同。但他很有信心地表示,未来随着 ZK 技术的不断成熟,ZK Rollup 有望取代 OP Rollup,成为主流的扩容方案。
Based Rollup 的设计优势:共享流动性与降低成本
以太坊研究员 mteam 是一位年仅 17 岁的在校学生,他专注于 Based Rollup 的研究。他向我分享了 Based Rollup 作为独立执行环境的设计优势。
通过共享排序器,多个 Based Rollup 能够共享流动性,而无需直接桥接,流动性可以借助以太坊主网在不同的 Based Rollup 之间流转。这种设计提升了跨链操作的效率,同时降低了对单一桥接方案的依赖。
mteam 认为,Based Rollup 的去中心化排序器运行成本高于中心化排序器,但多个 Based Rollup 可以通过聚合区块的方式分摊成本,从而显著降低单个运营开销。在性能方面,Based Rollup 可以通过预确认机制实现与其他 Rollup 相同的速度,在以太坊块时间(12 秒)内提供快速的用户体验。
经济模型上,Based Rollup 将 MEV 的大部分收益返还给以太坊,因此其主要收入来源于用户支付的 Gas 费用。此外,Based Rollup 通过前端服务费和智能合约执行费来实现经济可持续性,避免了对 MEV 收益的依赖。
由于其深度整合以太坊主网,Based Rollup 继承了以太坊的审查抵抗和高可靠性特性。这意味着未来以太坊的升级(如更强的抗审查力)将直接为 Based Rollup 带来额外优势。
Appchain 的挑战:流动性碎片化与生态视角
Carbon 项目负责人 Mark Richardson 提到,当前 DeFi 面临两大主要挑战:流动性碎片化和用户体验复杂化。
他认为,像 Uniswap 等协议通过开发 Appchain 虽然能够捕获更多价值,但这种方式可能进一步加剧流动性分散的问题。相比之下,通过跨链部署和共享流动性机制是一种更加高效的解决方案。
对于 Appchain,Mark 认为虽然作为一种趋势,它确实可以帮助协议捕获更多价值,因为协议控制整条链能够更好地优化成本结构和用户体验,同时实现更高效的价值提取。然而,从整个 DeFi 生态的角度来看,Appchain 的路径并不一定是最佳选择。
Mark 预测,随着跨链技术的不断发展,多链协作将变得更加简单,届时,用户在交易时所在链的具体属性会变得无关紧要。因此,他更倾向于关注通过跨链解决方案来应对流动性碎片化的问题,而不是让协议通过 Appchain 将自己孤立于生态之外。
此外,他提到,意图驱动的交易模型正在成为一大趋势。这种设计让用户能够清晰表达交易需求,同时获得零滑点和 MEV 保护的交易体验。
对于市场趋势,Mark 认为近期不太可能再现「DeFi Summer」,但可能会迎来「Memecoin Summer」。在这种环境下,DeFi 应用需要抓住机遇,同时将灵活性与稳健性结合,满足用户需求。
他特别强调,未来项目的成功不仅依赖于技术的领先性,还取决于如何通过数据分析优化用户体验,并在多链生态中实现协同发展。


个人想法:以太坊的困境与未来
与这些 Builder 交流下来,我更加深刻地意识到,以太坊目前面临的困境在于过于专注于基础设施建设,却缺乏足够好用且具有吸引力的应用。
过于关注基础设施建设,缺乏吸引人的应用
尽管以太坊在技术层面不断突破,但缺乏能够真正吸引用户的杀手级应用,使得其价值难以充分体现。
以太坊在底层技术创新上的优势
不过,从宏观的角度来看,以太坊依然在底层技术创新上处于前沿地位,这一点至关重要。
Solana 的成功因素:开发者与用户体验
以太坊失去 meme 的机会,部分原因在于其交易费用较高,速度不够快,导致一些中小型用户被迫寻找更适合其需求的链,比如 Solana。然而,Solana 的成功并非仅仅依赖于较低的交易费用,更重要的是它成功吸引了大量优秀的开发者,并且更专注于终端用户的体验。这些因素使 Solana 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吸引了大量寻求高效、低成本交易的用户。
以太坊的生态地位与潜力依然稳固
不过,随着 Solana 的交易费用和 MEV 持续攀升,交易机器人和高端工具的使用变得普及,可能同样会导致普通用户的流失。剩下的玩家多数是通过复杂的工具来交易,这种情况与以太坊早期的 meme 现象相似。
因此,我认为其他链在某些阶段可能风靡一时,但从整体来看,以太坊的生态地位和潜力依然稳固。以太坊在技术和生态深度上的独特优势,是其他链短期内难以替代的。毕竟其他的链似乎都在大同小异地「复刻」以太坊的道路,包括 meme 现象。
